DF型卧式耐腐蚀不锈钢多级泵
DF 型卧式耐腐蚀不锈钢多级泵:结构原理与应用指南
一、DF 型卧式耐腐蚀不锈钢多级泵核心结构解析
1. 泵体与叶轮系统
叶轮为单吸闭式结构,采用不锈钢精密铸造,叶片曲面经流体力学优化设计,减少介质流动阻力。叶轮在装配前需经过严格的静平衡校验,确保高速运转时的稳定性,降低振动与噪声。
2. 轴承与轴向力平衡系统
二、传动与密封系统设计优势
1. 传动方式与转向控制
2. 密封技术与防泄漏方案
轴封系统采用双重防护设计:标准配置为软填料密封,运行时引入少量清洁介质或外接冷却润滑水,形成水封并润滑填料函,降低摩擦损耗;针对高腐蚀性、高纯度要求场景,可升级为机械密封,采用碳化硅、氟橡胶等耐腐蚀材料,确保密封面零泄漏。
泵体密封环采用不锈钢材质,与叶轮进口端配合形成精密间隙,既能提高泵的容积效率,又能阻止高压介质回流至吸入室,保障进水流畅稳定,提升泵的吸入性能。
三、主要零件材质与耐腐蚀配置
进、出水段:采用 CF8M 不锈钢(316L 级别),抗酸碱腐蚀性能优异,适合输送各类腐蚀性液体。
中段与导叶:通过不锈钢模锻成型,表面经钝化处理,增强抗晶间腐蚀能力,确保多级叶轮间流道的稳定性。
叶轮与密封环:选用高强度不锈钢(如 2Cr13),经时效处理提升硬度,叶片边缘做圆弧过渡处理,减少介质冲刷磨损。
主轴:采用 42CrMo 合金结构钢,表面镀铬处理,兼具高强度与抗腐蚀性能,保证轴系长期运行的可靠性。
平衡盘与平衡环:平衡盘采用双相不锈钢,平衡环选用锡青铜合金,二者配合形成低摩擦系数的动态密封副,延长平衡系统使用寿命。
四、安装步骤与精度控制
1. 装配前准备工作
零件清洁:所有配合面(如中段止口、叶轮轴孔)需用酒精或丙酮擦拭,去除油污及金属碎屑,避免杂质影响装配精度。
零件清点:按图纸核对零件数量,检查密封件(O 型圈、密封圈)是否完好,分类编号存放,确保装配顺序清晰。
2. 泵体组装关键工艺
中段密封圈安装:在中段两端凹槽内嵌入不锈钢密封圈,确保密封圈完全贴合,防止高压介质从中段结合面泄漏。
导叶定位:通过防转销固定导叶位置,保证叶轮出口流道与导叶进口流道对中,对中性偏差需控制在 0.05mm 以内,避免流道偏移影响泵效率。
穿杠螺栓紧固:采用对称拧紧法,分 3 次逐步施加扭矩(推荐扭矩值:M24 螺栓为 800-1000N・m),确保中段均匀受力,用千分表监测前、后段平行度,偏差不超过 0.1mm。
3. 转子系统调试
平衡盘间隙调整:装配平衡盘后,测量转子总串量,通过调整环控制平衡盘与平衡环的轴向间隙在 0.04-0.08mm 范围内,使用专用抬具和千分表校验平衡套端面跳动,确保不超过 0.03mm。
轴承间隙校准:滑动轴承的顶部间隙与侧间隙需符合设计要求(通常顶部间隙为轴径的 1.5/1000-2/1000),通过刮研轴瓦或调整垫片实现精准定位,保证轴系运转灵活无卡滞。
五、运行维护与故障应对
1. 启动操作流程
转向确认:点动电机,观察泵转向是否与标识一致,避免反转导致叶轮螺母松动或平衡系统失效。
灌泵排气:全开吸入阀,关闭出口阀,通过真空泵或高位槽向泵内注满介质,排净吸入管与泵体空气,防止气蚀现象。
空载启动:启动电机后,待转速稳定再缓慢开启出口阀,观察压力表读数是否达到额定扬程(误差 ±5%),严禁出口阀全关长时间运行,避免泵体过热。
2. 运行监控要点
轴承温度:采用 PT100 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,轴承温升不得超过环境温度 35℃,最高温度不超过 75℃,异常升温时需检查润滑油量或冷却水路是否堵塞。
密封状态:填料密封允许少量滴水(约 10-20 滴 / 分钟),作为润滑冷却的标志;机械密封若出现连续泄漏,需停机检查密封面磨损情况或弹簧弹力是否衰减。
振动噪声:使用振动仪检测轴承座振动幅值,额定工况下垂直 / 水平方向振动速度应≤4.5mm/s,异常振动需排查联轴器对中偏差、转子动平衡失效或基础螺栓松动。
3. 停机与长期保养
正常停机:先关闭出口阀,再切断电源,避免高压介质回流冲击叶轮;停机后打开放余水阀,排净泵体及管路残留液体,并用清水冲洗密封腔,防止结晶堵塞。
长期停用:拆卸泵体进行全面清洗,零部件表面涂抹防锈油脂,轴承注满润滑脂,用塑料膜包裹泵体,存放于干燥通风处,定期(每 3 个月)转动转子防止轴颈生锈。
六、拆卸注意事项与部件检修
1. 拆卸流程规范
介质排放:停机后放空泵内液体及轴承润滑油,拆除平衡管、水封管等附属管路,避免残留介质造成拆卸时的腐蚀风险。
分段拆卸:按 “先附件后主体” 原则,依次拆除轴承端盖、填料体、叶轮螺母等,拆卸穿杠螺栓时需用垫块支撑中段,防止止口下沉压弯泵轴。
2. 关键部件检修标准
叶轮与密封环:磨损量超过 0.5mm 或出现裂纹时需更换,密封环与叶轮进口间隙超过设计值(通常为 0.15-0.25mm)会导致容积效率下降,需及时调整或更换。
平衡盘与平衡环:平衡盘端面磨损深度超过 0.3mm,或平衡环密封面出现沟槽,需成对更换,确保平衡系统的轴向力平衡精度。
轴承与轴瓦:巴氏合金层出现剥落、裂纹,或轴承径向间隙超过 0.15mm(针对轴径 50mm),需更换新轴承,滑动轴承的乌金瓦需重新刮研以保证接触面积≥7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