啤酒游戏攻略
游戏规则与角色职责
-
角色分配
- 零售商:直接面对市场需求,需平衡库存与订单,初始库存12箱,订货到货周期4周。
- 批发商:管理3个零售商的订单,标准库存24箱,订货到货周期4周。
- 制造商:生产啤酒需2周周期,标准库存96箱,产能范围30-60箱/周。
- 司机:负责传递订单与货物,运输耗时4周(下单到收货)。
- 消费者:提供市场需求波动数据,驱动供应链运作。
-
核心机制
- 供应链延迟:从下单到收货需4周,生产到发货需2周,决策需考虑未来需求。
- 信息不透明:各角色仅知上下游订单,无法直接获取全局市场数据。
通用策略与技巧
-
需求预测与库存管理
- 初期保守策略:游戏前5周为试错期,建议零售商维持12-15箱安全库存,批发商保持24箱标准库存,避免冒险囤货。
- 中期动态调整:根据历史订单趋势预判需求变化,若连续两周需求增长,可逐步增加订单量,但需考虑运输延迟。
- 后期稳健应对:接近游戏结束时,减少大幅调整,优先清理库存以避免过剩。
-
订单决策原则
- 平滑订单波动:避免频繁大幅增减订单,以免放大供应链“牛鞭效应”。
- 提前备货:若市场需求持续上升,零售商应提前4周增加订单,制造商需提前2周扩大生产。
- 应急缓冲:设置5-10箱应急库存应对突发需求,但避免长期积压。
-
沟通与协作
- 信息共享:虽然游戏规则未强制信息透明,但玩家可约定定期同步数据(如库存、订单量),降低供应链波动。
- 角色协同:制造商与批发商需协调生产节奏,避免一方囤积而另一方缺货。
分角色进阶策略
-
零售商
- 目标:平衡库存成本与缺货风险,最大化利润。
- 关键动作:
- 初期按市场需求1:1下单,后期根据趋势调整(如需求增长时,订单量=需求+安全库存)。
- 利用司机提供的每周市场需求数据,动态调整订货量。
-
批发商
- 目标:平衡3个零售商的需求,避免库存积压或短缺。
- 关键动作:
- 汇总零售商订单后,额外增加5-10箱作为备货缓冲。
- 关注制造商产能上限(60箱/周),避免过度依赖生产扩张。
-
制造商
- 目标:稳定生产节奏,避免产能浪费或不足。
- 关键动作:
- 初期保持30-40箱/周的基础生产,根据批发商订单趋势逐步调整。
- 预留10%-20%产能应对紧急订单,但不超过60箱/周上限。
常见问题与应对
-
供应链“牛鞭效应”
- 问题:微小的需求波动被逐级放大,导致制造商产量剧烈震荡。
- 解决:零售商减少订单波动,采用“移动平均法”平滑需求(如取近4周需求平均值下单)。
-
库存积压或短缺
- 积压:通过促销(假设游戏允许)或跨角色调配消化库存。
- 短缺:优先保障高利润客户订单,协商延迟交货或加急生产(需额外成本)。
-
突发事件应对
- 运输延迟:提前储备2周以上安全库存,避免断货。
- 设备故障:制造商可暂停生产1-2周,优先消耗库存并通知下游调整订单。
实战归纳
- 核心原则:以数据驱动决策,平衡响应速度与稳定性。
- 胜利关键:减少供应链波动、控制库存成本、避免极端订单波动。
- 适用场景:该策略适用于经典供应链模拟或类似资源管理游戏,实际业务中可借鉴“需求预测+安全库存+协同规划”的模型。
如需进一步优化,可结合具体游戏版本调整参数(如